
□罗怀中
近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是中央政府层面首次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贴息政策,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家装家居、生育养老、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重点消费领域。笔者认为,在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和经济秩序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这项消费金融重大政策的出台将通过降低信贷成本,充分释放国内居民的消费潜力,并有望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其主要的效应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消费总量提升效应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利的消费金融政策可增加消费者当期可用资金,有效缓解其流动性约束,使其可通过延期付款的方式提前负担起重大消费支出;还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支付保障,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可以通过平滑机制使居民提升当期消费。其二,有利的消费金融政策可通过贴息等激励机制提升价格敏感型群体的消费支出,充分开发县域等下沉消费市场。日本等国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降低消费信贷成本能提升居民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效果尤其显著。
二、促进消费结构优化效应
2020年-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许多家庭在教育、医疗、旅游、家政、健身、美容等方面的服务消费支出已经逐步超过了商品消费的支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服务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本次出台的消费金融优惠政策将加速推动我国消费结构从物质满足向服务提质转型,特别是新型服务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本次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叠加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精准发力,对提振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将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
三、促进消费品质升级效应
当消费金融服务缺乏时,部分消费者会由于流动性约束而选择较为低端的产品,或者被迫延迟消费。但是有利的消费金融政策可使消费者在目前收入水平下购买更高品质的产品,更注重多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尤其体现在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居住和生活需求等消费方面。居民对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身体保健需求将不断增长;对教育、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层次也将日益提升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对舒适住房及时尚装修的追求已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主要目标;对于家电、家具等耐用品消费需求将更加注重智慧化和品牌化;在居民生活消费中,健康化、智能化、低碳化等绿色消费理念将成为新潮流,智能家居、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将日益受宠。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支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四、促进产业联动效应
作为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消费升级的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和品质升级效应可通过内部联动机制传递至生产、分配和流通环节,有效促进经济“内循环”。一是消费品质升级会倒逼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新偏好。二是结构优化效应将拉动产业结构变动,促进新能源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智慧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消费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加快发展,创新服务消费业态、模式和场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消费、产业、就业的正向循环可有效带动投资,推动就业与居民收入增加,提升企业竞争力,使生产及流通环节更加高效,进而提升国内经济的循环效率。
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有望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效应推动消费升级,这一政策动向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但也需关注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消费者过度负债、资金被挪用等潜在风险。因此需要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稳健、健康的消费信贷市场。
贷款经办银行既要优化办理流程,又要把好审核关。目前的个人消费金融模式以个人征信体系为基础,经办银行必须认真审核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真实需求,不得借贴息政策诱导消费者进行借贷。同时要建立健全贷后资金流向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监测资金流向,对从消费者相关资金账户直达商户的实际消费场景和消费信息应做到精准识别,对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有效防范“骗补”“套补”以及资金被挪用于买房、炒股等违规行为,从而确保贴息资金能够真正用于支持消费。
消费者也应树立理性消费的理念。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开展消费信贷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办理流程及优惠政策,引导其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未来合理预期收入和支出,做好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统筹计划,合理规划自身的消费信贷方案,从而乐享消费金融的便利。如果不加规划一味盲目消费,超过了自己未来的收入水平,将导致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落入信用违约的泥潭。
金融监管机构要加强对消费金融风险的防范,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实现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信用信息共享,尽快完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商业银行规范开展消费信贷及贴息业务。要构建科学的监管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从总体上监管居民消费杠杆率上升情况,防范部分消费者非理性加杠杆的风险,同时对消费信贷及贴息政策执行中发现的违规情况应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要积极运用科技赋能监管,运用区块链和数字化货币等技术实现资金流向追溯,强化对消费信贷及贴息政策执行的监管。
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个人消费信贷贴息政策是短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的有力工具,将通过消费总量提升、消费品质升级、消费结构优化、产业联动等方面的效应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但需配套消费者教育、金融机构风控升级及动态监管机制,才能有效发挥其对消费升级的积极作用。展望未来,本次消费信贷政策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如金融机构联合商家通过科技赋能创新消费场景和消费金融服务,对绿色消费、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实施差异化贴息,消费信贷贴息政策与个人所得税抵扣、消费券补贴形成组合拳,提升政策乘数效应,不断引导消费金融市场稳健前行,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
炒股配资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