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俄罗斯远东,许多人脑海里第一反应大概就是“荒凉”、“落后”或者“人烟稀少”。不过要是你曾经去过海参崴,你会发现,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
这座距离莫斯科9300公里、横跨七个时区的城市,位于俄罗斯最东头,从地理位置上看,基本上快靠近中国、韩国和日本的门槛了。不过就算是这样一个偏远到难以再偏远的地方,竟然变成了俄罗斯远东的“繁荣灯塔”。
没错,你没听错,海参崴如今不光是热闹非凡,还越发热闹,甚至变成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唯一一个会“堵车”的城市。
这事挺有意思,一个有60万居民的小城市,怎么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偏偏逆势而上,自己闯出一片天呢?它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咱们就一探这个“远东孤岛”的背后故事。
一、从荒凉到繁华,海参崴的“逆行之路”
先来说说基本情况吧:俄罗斯远东面积可是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跟咱们中国那么大,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竟然不到十个。有些地方,开车半小时都见不到一个人,真是荒凉得让人惊讶。
海参崴呢,市中心大概不到30平方公里,竟然已经开始堵车啦。酒店都爆满,商场一个挨一个,新的楼盘也是接着盖,物价像坐电梯一样节节升高。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这座城市没变得萧条,反倒更加繁华,发展得更快了。
这还不挺奇怪的吗?
你瞧呀,俄罗斯的经济、权力、人口,全都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那一带,而海参崴离那儿有多远?9300公里!几乎等于绕地球一圈了。而且,这段距离你还不能用高铁直达,只能寄希望于那条老旧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要十天起步;不然就得坐船,从太平洋绕过马六甲、经过苏伊士运河,再到直布罗陀,最后绕回圣彼得堡,简直就像是实实在在的“环球航行”。
所以啊,海参崴跟俄罗斯本土的经济基本上就是“隔着屏幕”似的。你说它是俄罗斯的城市没错,但从经济角度讲,它更像是个“离岸孤岛”,跟内陆的经济联系其实很薄,像是个独立的小世界。
二、“右舵右行”:一个小细节,暴露了大现实
你知道海参崴最神奇的地方在哪吗?不是因为它离莫斯科远,也不是因为那里的风景多漂亮,而是——它的车。
其实啊,在俄罗斯,全国大部分都是靠“靠右车道,左舵开车”的,可到了海参崴,80%以上的车可是左舵的!也就是说,这儿是“左舵靠右行”!
这不就等于你想要超车的时候,整辆车都得伸出车道去看迎面而来的车,搞得开车的人都知道,这简直就是在搏命似的。
这事儿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这边的车大多不是正宗俄罗斯买的,而是从日本偷偷运过来的!一是价格便宜,二是距离近,三是不怎么有人监管。要是走正规渠道进口,价格又贵,速度又慢,根本竞争不过这些走私车。
这事儿就是现实:中央政府的手根本伸不到那么远的地方。久了,海参崴就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灰色经济圈”。
你会发现啊,俄乌局势一闹腾,欧洲车子都退出俄罗斯市场了,可中国车却大量涌入,可是在海参崴那儿,还是比不过日本走私车。价格上的优势确实太明显,再加上监管宽松,谁还跟钱过不去啊?
三、“东亚化”的海参崴,真不是说说而已
要是在海参崴的商场、超市、餐馆里转悠,你会觉得,这地方确实像个“东亚小联合国”似的。
在超市里,调料基本上都是中国货,甜点和零食以韩国和日本的产品为主,国产的也不少。到餐厅一看,日韩菜和中餐馆数不胜数,就连当地的俄式餐厅也逐渐“东方化”了——所谓“融合菜”就是这个意思吧?比如,红菜汤配辣白菜,俄式炖肉里加点酱油,这样的搭配你见过没?
服务行业也是挺出彩的嘛。在俄罗斯的其他地方,你可能会碰到对顾客不太热情的服务员,但在海参崴,却基本上都是彬彬有礼、随叫随到。这其中,主要跟中国、韩国、日本的商人长时间打交道,培养出来的商务习惯有关系。
换个说法就是,海参崴不仅经济依赖东亚国家,文化层面也逐步呈现出“东亚化”的趋势。
四、“虹吸效应”:一个城市吸走了整个远东
海参崴之所以能这么热闹繁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靠那个“虹吸效应”。
整个远东地区都在逐渐没落,许多城市变成了废墟,农田荒废无收,找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难。这种情况下,人们想去哪儿?只有一个选择:海参崴。
这儿是唯一有机会、有需求、有生气的城市。廉价的劳动力涌入,游客纷至沓来,服务行业逐渐繁荣,城市变得更热闹,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而别的地方怎么办?人都跑光了,资源也空了,地方政府懒得再投钱,结果地方变得越来越差。
国家投入的资源也偏向那些“强者”。比方说,用同样的钱,是修一条穿越荒地的公路更划算,还是打造一个立竿见影的商圈更值得?这个答案不用多想吧,所以海参崴自然就变成了所有资源的“吸铁石”。
五、战争吹大的气球,能撑多久?
你以为就这样结束了吗?接下来,还藏着更加神奇的事等着你呢。
俄乌战争一出来,西部那些有钱的和中产阶级的人们,为了逃避战火,纷纷跑到东边去了。而整个远东地区唯一能定 settle 的地方,就是海参崴。
就这样,楼盘开始建设,房价也一路往上涨,人口数量也跟着增加。一下子,这座城市像吹气球似的膨胀开来,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那些来自西伯利亚和远东贫困地区的士兵,战死在前线后,家里人拿着抚恤金,干脆就在海参崴重新谋个生活。亲人不在了,但他们倒是“新生活”找到了,这事情真是又荒诞又令人唏嘘,体现了现实的残酷。
也就是说,海参崴那所谓的“繁荣”,其实就是一种畸形的发展,靠着别人牺牲和地区衰败来维系的“零和游戏”。
六、结语:一个城市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现实
海参崴的热闹场面,实际上是俄罗斯远东整体衰败的一个倒影。
它就像一盏孤零零的灯,在一片黑漆漆里自己发光。虽说亮了,可那光,其实是从别的地方借来的油点燃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俄罗斯到底能不能摆脱这个“马太效应”啊,是不是能不靠牺牲别的地方来壮大自己,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公平、更长远的增长路径?
嘿,这个嘛,恐怕只能靠未来来看成绩啦。
可以确定的是,远在东边的海参崴,不再是俄罗斯的海参崴,而变成了东亚的海参崴。
炒股配资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