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军城的硝烟还在飘,城里几万乌军死守阵地,城外俄军包围圈越收越紧。俄国防部最新的战报说得很直接,顿涅茨克州这边已经圈住了乌军三十一个营,五千五百人左右,库皮扬斯克方向也锁住了约五千人。这么看,一座城市就成了战争的缩影,俄军的进攻和乌军的抵抗都在这里交织成最后的死结。
普京坐镇指挥部听完汇报,眼神里带着那种认定要定局的笃定。他当场下令,要“保持仁慈传统”,给对方留一条活路,让他们举手投降,别再折腾平民。这话说得挺平静,但语气像胜利者。谁听都知道,这是一种心理战:不只是打身体,也打士气。俄军觉得握住了主动权,普京开始从胜利的角度,施压对方投降。
打成这样,泽连斯基心里也悬着。他过去可没认怂过,这回却罕见地承认乌军“处境艰难”,红军城的后勤补给压根顶不住。外界听完那句,就明白了,这不是虚的。乌军在这个方向确实被咬住了。可他还是下令继续坚守,“尽可能杀伤俄军”。问题是,被重重包围的乌军真就能听他的么?
俄国防部28号的战报给出了答案:乌军拼了四次突围,都被压回圈里,折损大量人马和装备。再冲出去是不可能的,无非是耗命。红军城周围炮火不断,库皮扬斯克也是泥泞和焦土。乌军的撤离路早被堵死,只能硬撑。
红军城是什么地方?顿巴斯的命脉。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这里就是乌军东部的后勤中心,重兵集结,工事密布,号称“固若金汤”。俄军要拿下顿涅茨克州剩下的二成地盘,红军城是必破之点。去年年底俄军就已经尝试攻进去,但当时乌军防御还算严密,硬是没抠开。换成今年下半年,剧情变了。
库尔斯克方向的那次乌军反攻搞砸了,精锐部队折损惨重。红军城这边的防线虽然还撑着,但人数锐减。俄军趁势重整阵容,一波猛攻开了缺口,终于围住了乌军主力。局势一旦翻过来,就有点止不住。俄军现在已经占了红军城六成地区,剩下的乌军虽然号称三十一个营,其实每个营就百来个兵,换算下来连都不够。这场战斗的惨烈不只是数字,是乌军整个战区防御体系的崩塌。
外面看着像是军事胜负,其实折射的是政治实力的较量。普京早就在比拼综合国力。让乌克兰人拖到人力枯竭、资源耗尽,这场仗自然不会打无休止。俄方顶着西方的制裁和压力,连特朗普提出的停火条件都懒得理,底气就是来源于战场上的形势。现在红军城这步棋走完,再拿下库皮扬斯克,俄军几乎就能锁定顿巴斯全境。
乌克兰这边其实背后的问题更重。西方国家嘴上说支持,可真掏钱的越来越少。特朗普那边对援乌政策朝令夕改,连无偿援助都开始打主意。欧洲几个大国喊得凶,做得少,还琢磨怎么冻结俄罗斯资产。更尴尬的是,欧盟内部不团结,匈牙利、斯洛伐克都倾俄,一拉扯援乌方案就拖。这不是乌克兰孤军作战,是西方开始甩包袱。
这局面谁能不焦虑?乌军主力一旦在红军城被歼灭,军心就塌一半。顿巴斯的防线像多米诺骨牌,红军城倒,其它据点很快也失守。到时候乌军没有足够的补兵,也没有坚固工事,面对俄军的持续推进,只剩下一路撤退。战场转成政治危机,这种结局对基辅来说几乎不可逆。
有意思的是,普京现在显得格外笃定。让俄军展示“仁慈”,其实是给对方心理暗示,你不如投降。这种姿态对内对外都有意义。对内展示胜利快要来了,对外显示俄罗斯“并非嗜血”,准备结束战争。看似温情,其实都是筹码。普京在做的是一种战略包装:赢的同时,还要拿道德制高点。
泽连斯基想撑到外援到来,可他也知道,时间在流,援助在减。红军城战前十万人的城市,如今成了焦土。库皮扬斯克三万人,也在同样的命运里打转。这些数字背后是乌军被耗空的现实。如果基辅再硬撑、不做谈判让步,很可能让俄方以全面胜利来结束,“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这个说法已经不是口号,而是可能的剧本。
俄军这次展示的,是耐力。乌军展示的,是悲壮。一个重围,一个孤城,这就是整个俄乌冲突的缩影。普京在指挥室听汇报那天,俄罗斯媒体用了一个词:“满意”。没错,这两个字就够了,也标志着俄方迎来了阶段性突破。
后面会不会停火?暂时没人信。红军城的结局,已经被血写在地图上。能走的路不多,要么举手投降,要么彻底埋在废墟里。现在连普京都开口劝俘虏投降,可见这场战已经接近尾声。俄方要的是确定胜利,乌方要的是坚持不败。可是,士兵的数量、炮弹的密度、外援的速度,哪个不在告诉人们,胜负怕是早就分出来了。
红军城还在燃烧。榴弹在城市边缘炸开,天空是灰色的。俄军慢慢往前推,乌军无线电里满是求援的噪音。最后的挣扎,就是这个样子。
炒股配资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