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为啥总感觉手里的钱越来越不禁花,好像买啥都贵了一圈?一开始以为就是通货膨胀,但后来听人聊起,这事儿好像没那么简单,背后牵扯到的是咱们天天都在说的美元,那张绿色的纸,可能藏着一个我们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巨大秘密。
去年(2023年)夏天,金融圈里出了个挺大的事。有个叫惠誉的机构,这名字听着陌生,但它干的事儿可不小,专门给国家和公司评信用等级,就跟咱们的芝麻信用分差不多。结果,它直接把美国的信用分给降了一级,从最好的“AAA”降到了“AA+”。
这一下可不得了,要知道,美国一直被看作是全球金融的“优等生”,信用顶呱呱。这突然被降级,就好比一个常年考第一的学生,突然被老师公开点名说他有作弊嫌疑,信誉要打个问号了。
惠誉给的理由也挺直接,说看着美国未来几年这财政状况要越来越糟,债欠得越来越多,而且国会里那帮人老是为了钱的事吵个没完,隔三差五就上演一出“政府要关门”的闹剧,让人对他们管钱的能力实在没啥信心了。
这事儿在2011年也发生过一次,当时是另一家叫标准普尔的机构干的,时隔十多年,历史又重演了。
这还只是外人给的警告,更吓人的是,连美国自家的“账房先生”都出来说实话了。美国有个叫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地方,不站队,专门给国会算账,相对来说比较客观。他们出的长期预算展望报告,那数字看得人心里直发毛。
报告里说,按现在这花钱的速度,用不了十年,美国欠的债占整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比例,就得超过二战刚打完那会儿的历史最高点。而且,光是每年还债的利息,就能吃掉政府一大块财政收入,甚至超过了国防开支。
钱都花哪儿了?报告里也写得明明白白,主要是给老年人发的社保和医保,这块开销就像个无底洞,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个洞也越填越大。
CBO的预测,基本上就是用官方数据告诉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都得靠借更多的债来还旧债和利息,恶性循环。
就在大伙儿对着官方公布的三十多万亿美元债务数字发愁时,有个叫罗伯特·清崎的人,直接扔了个“王炸”。他就是写那本特别火的《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一个挺传奇的日裔美国人,当过兵,上过越南战场,后来靠房地产发家。
他说,你们看到的官方债务,那都是小儿科,只是冰山一角。他算了一笔大账,把刚才说的那些社保、医保这些政府承诺未来必须付、但现在还没着落的钱,也就是所谓的“未资助负债”,全都加了进去,得出的数字是——230万亿!
这个数字一出来,好多人都懵了。230万亿是什么概念?美国的GDP一年也就三十万亿出头,这等于说,美国早就资不抵债,实际上已经“破产”了。
清崎的观点非常尖锐,他直白地说,美国政府根本还不起这笔钱,所以只能不停地印钞票,这就是为什么他把美元叫做“假钞”。
一开始很多人觉得他是不是在危言耸听,但后来发现,好多金融圈的顶级大佬也都在说类似的话。比如管着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雷·达里奥,他就公开说,美国的债务规模已经“不可持续”,再这么下去,三年内就可能爆雷。
达里奥还说了句更狠的,他把现在的美国比作一战二战前的时期,认为这债务问题加上严重的政治撕裂,搞不好能弄出“内战”来。这话听着极端,但从一个管理着上千亿美元资产的顶尖投资人嘴里说出来,分量可不轻。
连一向不爱谈政治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也在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敲边鼓,他虽然说得比较委婉,但也明确表示,美国目前的财政赤字路径是“走不远”的,利息负担会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吃掉未来的增长。
嘴上说归说,真金白银的行动才最能说明问题。这几年,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是,好些以前最爱买美国国债的国家,现在都在悄悄地卖。
就拿咱们中国和日本来说,这两个以前都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可你看美国财政部自己公布的数据,中国手里的美债,已经从最高点的时候掉下来不少,降到了十多年来的一个低位。其他国家,像俄罗斯,更是早就开始大规模“去美元化”了。
这就像你借钱给一个朋友,后来发现他花钱大手大脚,信用卡刷爆了好几张,还欠了一屁股债,那你是不是也得琢磨着赶紧把钱要回来?国家之间也是这个理儿。大家都在“用脚投票”,给自己的钱找更安全的地方。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减持,虽然还没到抛售的程度,但趋势已经很明显了。这一下,清崎说的那个“美元是假钞”的理论,好像就更有说服力了。当全世界都不再那么相信它的时候,它印得再多,价值也就慢慢被稀释了。
绕了一大圈,从国家信用评级被下调,到230万亿的债务黑洞,再到全球市场的实际行动,最后这股寒气还是会吹到我们普通人身上。美元如果真的出了大问题,那全球的经济都得跟着晃荡,咱们手里的钱,贬值的速度可能比想象得还要快。
所以你看,为啥清崎那些人总是在念叨黄金、白银,甚至比特币。他们觉得,在“假钞”泛滥的时代,只有这些数量有限、无法被人为无限创造的“硬东西”才靠得住,才能保住自己的购买力。
这场巨大的金融风暴到底会不会来,谁也说不准,但提前看看别人都在准备什么,总归不是件坏事。
炒股配资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