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2023年1月9日发布报告《下一场战争的第一场战役》,通过24次计算机模拟,描绘了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发起登陆作战的场景。报告设定2026年为背景,假设美日台三方紧密协作,日本基地完全开放,美军航母群快速介入。
结果显示,中国登陆部队在前三阶段作战中损失约9个营、超过万人,两栖登陆舰队158艘全部被击沉,美台日联军勉强击退入侵,宣称取得“小胜”。这份推演迅速被西方媒体放大,意在强化盟友信心,制造中国军事行动高风险的印象。
这份报告的核心战场选在台湾地区西南部台南与屏东平原,这里地势开阔,距大陆直线距离仅130至200公里,便于机械化部队展开,也符合中国海军近年来警巡活动的重点方向。
推演第一阶段,中国空中突击旅使用直升机机降屏东机场,意图抢占跑道,为后续运-20大型运输机投送空降部队铺路。
美方模拟中,台湾地区第794防空导弹旅与第603陆航旅顽强抵抗,美军F-35隐身机从日本基地起飞支援,导致中国损失3个空中突击营,约2000人。机场争夺战持续,进入第二阶段,中国在台南外围滩头阵地又折损1营,总损失达4营。
第三阶段更趋激烈,台当局主力部队从台北与台中南下,中国阻击部队上岸后陷入包围,美军“宙斯盾”驱逐舰与B-52轰炸机从关岛出动,海空联合火力倾泻,登陆舰队全灭,上万登陆兵孤立无援,被逐回海中。
报告强调,中国海军两栖力量“脆弱”,导弹库存“有限”,无法有效反制美日长程打击,最终登陆失败。美方自损2艘航母、10至20艘主力舰、200至400架飞机、3000多名士兵,也被包装成“惨胜”。
这份推演看似严谨,实则充斥主观预设。首先,忽略了中国火箭军的饱和火力覆盖能力。报告基于2022年数据,当时东风-11B与东风-15C近程导弹旅刚完成列装,但到2025年,火箭军总库存已达3500枚,四年内增长50%。
东风-15射程800公里,精度5米内,可携带子母弹头,一轮齐射瘫痪屏东机场塔台、雷达与“爱国者”阵地。
陆军PHL-16远程火箭炮48管300毫米火箭,射程350公里,每发覆盖2平方公里,高密度补射形成火力网,切断屏东与台湾地区西部高速公路联系,将南部变成孤岛。
推演假设美军F-35轻松渗透,现实中,中国东海岸新建20处导弹基地,部署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与东风-26“航母杀手”。
东风-26射程5000公里,机动发射车公路运输,覆盖关岛与冲绳,2025年9月东部战区实弹演习已模拟击沉航母目标。611旅与616旅等单位升级,东风-26常核兼备,首波打击美日C4ISR节点,压缩介入窗口至数小时。
其次,两栖舰队“全灭”论脱离实际。2023年时,中国071E型dock登陆舰仅8艘,075型首舰下水,但两年内跃进显著。
2025年10月,075型四艘全部服役,每艘8万吨,搭载30架直升机,井甲板垂直投送相当于美“黄蜂级”两倍。
076型首舰海试中,电磁弹射歼-35垂直起降,单舰投送1个加强旅。新舟登陆驳船桥臂超长,直接吊运99A坦克上滩。
总两栖吨位超30万吨,全球第一,052D与055驱逐舰护航,鹰击-21高超10马赫导弹封锁1000公里海域,美“伯克级”饱和拦截难挡。
与1949年金门战役对比,当时木船冲滩、无导弹掩护、伤亡万余。如今体系完整:北斗米级导航、卫星实时链路、歼-20隐身空优融合。
推演屏东机场“久攻不下”,实际火箭军首小时瘫痪防空,运-20次日空降师北上,压缩台军反应至12小时。台湾地区陆战99旅、第333机步旅、第564装甲旅虽密集南部,但M60坦克老化,难挡ZBD-05步战车集群。
美军介入路径被低估。报告假定关岛B-1B与B-52无损接近,距登陆场2000公里,中国潜艇093B/A型AIP续航30天,鱼-11鱼雷伏击补给线。
福建舰2025年服役,80架歼-35电磁弹射,压制“福特级”。轰-6K常态巡航,2025年10月编队挂弹绕岛,东部战区“联合利剑”演习封锁台海。
推演暴露美方战略焦虑:中国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碾压”。火箭军东风-5C多弹头常核兼备,东风-41机动变体新井位。
海军水面舰超400艘,红旗-9B拦截率95%。陆战队从“船上步兵”变“立体风暴”,076舰AI指挥,弹射无人机校射火力,登陆成功率90%。
两年迭代让报告成“古董”。福建舰编队穿越海峡,山东舰带055型演练,火箭军东海岸阵地优化,全岛覆盖。台当局采购F-16V与“爱国者”AE,难改地形劣势。中国常态高压巡航,统一条件成熟,外敌援台窗口锐减。
这份推演非客观预测,而是政治工具。忽略中国“虎口拔牙”能力:导弹雨封锁交通,滩头堡垒化推进。
美日距离劣势放大,后勤线成软肋。台湾地区西部平原无险可守,中国主力登岛后机动北上,台北台北落入掌控。
台海主动权在中国手中。美智库剧本再精妙,也挡不住实力鸿沟。统一进程不可逆,外来干涉代价几何,自有公论。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炒股配资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